葵潭鶴舞的形成來源于當地的一則民間傳說。相傳古代有一鄉村屢受附近一邪法了得的魔王肆虐,鄉民苦不堪言。而一仙人為解救黎庶,用七天七夜的時間與邪魔展開激烈的搏斗,最后戰而勝之。上帝為表彰仙人的壯舉和祝賀村民從此平安祥和,逐派七只白鶴口含吉祥花朵,到仙人居住的山巒翩翩起舞以示慶賀。
清朝乾隆年間,有蘇氏族人外出經商,途經吳城(今上海)購得以鶴為造型內嵌燈燭座的銅雕工藝品,用于廳堂擺設,節日祭拜祖先。其時,春節正臨,元宵將至,為營造節日喜慶氛圍,有族人突發奇想,建議舉辦以瑞鶴延年為主題的迎春活動。遂由族內工匠制作白鶴七只,宮燈、鯉魚及其他形狀的燈飾十對道具,由眾多青年男女肩扛、手擎的方式,模仿鶴的動作、姿態,并伴隨有節奏的鼓點翩翩起舞,以慶賀合族安康吉祥,祈求父老鄉親迪吉長壽,祝愿來年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、世事太平。此活動自清代延續至今,逢年過節,除本族開展活動,也為鄉鄰的喜慶提供服務。
來源:惠來縣政府網